再一次,安吉站在了全球聚光灯下。作为第三届“良渚论坛”的重要关联活动,联合国旅游组织第五届“最佳旅游乡村”颁奖仪式暨第三届“最佳旅游乡村”年度会议将于今天在安吉举行。这份青睐,何以属于安吉这个浙北山区小城?
“现象级”的安吉旅游
一家开在乡村的咖啡馆,一天能卖多少杯咖啡?梅溪镇红庙村“深蓝计划”的回答是:8818杯 。这家由一群“ 90后”用18天时间改造 废弃矿坑 开出的 咖啡店 ,刷新了全国单日单店咖啡销量纪录。
同样火爆的还有瀑布咖啡。今年国庆、中秋期间,刚开业的瀑布咖啡余村旗舰店日均接待游客3000多人,总接待量近3万人。自第一 家店开业后,短短两三年里,瀑布咖啡在安吉的山水间多处布点 ,更走出安吉,把 “瀑布咖啡”的故事传播到杭州、温州、安徽等地。
如今,在安吉这个不到60万人口的小城,散布着 300多家乡村咖啡, “咖啡密度”甚至超越不少一线城市,衍生出众多网红品牌,2024年全县“村咖”接待游客超615万人次 。
“村咖”仅仅是安吉旅游这两年涌现的新业态之一。截至目前,安吉已经构建起春 品茗 、夏玩水、秋观星、冬滑雪的旅游产品体系,形成全域全季全天候的旅游发展格局,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首, 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超3402万人次、旅游总收入达475.6亿元。
今年国庆、中秋8 天假期,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38.2万人次, 滑翔伞、轻型飞机观光等 新业态活力尽显,位于 报福镇 的 驭风滑翔伞基地接待游客 1.45万人次,营收约100万元 。
安吉旅游的“现象级” 表现 ,不仅体现在产业规模,更在于其完善的富民机制。目前,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超过 4万人, 相当于全县每 15人中就有1人吃“旅游饭”, 旅游收入占农民直接收入比例超 20% 。
“最安吉”的内生动力
时至今日,不论从百姓期盼出发的迈向共同富裕,还是从中国式现代化安吉实践的维度来看,旅游业在安吉的发展都已经成为一个激情四射的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场景,活力澎湃。
除了用心呵护得来的生态环境和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形地貌,相比很多地方,安吉发展旅游的先天禀赋并不优渥。但正因如此,安吉旅游能从一个1元/人票价的景区起步成为“现象级”的县域支柱产业、富民产业,探究其发展逻辑中的“内生动力”,就具有了广泛的适用价值和普遍意义。
从一个人、一个家庭到一个群体,旅游业是安吉老百姓创富优先选择的方向,这夯实了产业生态的基石。
余村绿道边,有个占地50余亩的与余农场。它的创办者是“95后”姑娘俞佳慧。2023年,她放弃城里的“铁饭碗”工作,回到村里参加余村“全球合伙人计划”,打造了这个多元业态融合的农文旅融合项目。
而此前,她的父亲俞金宝是村里第一批从矿工转型“卖风景”的人:承包葡萄园、经营农家乐;其母亲也抓住民宿经济风口,把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黄檀树夏。
俞佳慧一家三口的故事,是安吉旅游经济发展的缩影。在个体层面,许多安吉人、入乡青年将文旅、农旅、农文旅等含有“旅游”关键词的业态作为创业方向;在村庄层面,建设中国美丽乡村,把家门口看见的山水变现,成为乡村经营“优势论”的朴素选择;在县域层面,县委县政府坚持把 休闲旅游产 业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抓手,从深化改革、规划编制、政策支持、项目引推、营销 策划 等各领域着手,厚植旅游业发展沃土。
“这么多年来,我们一直像抓工业经济一样抓文旅产业,像招引工业项目一样招引文旅企业、资本和人才。”县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2024年,全县在建文旅项目共70个,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0个。近5年,全县每年整合政府部门涉旅资金8亿元以上,撬动社会资金50亿元以上。
特别是,近年来打出的一系列“组合拳”,为县域旅游发展注入了持久生命力——
得益于青年入乡集成改革,大批青年筑梦绿水青山间,激荡出了村咖、露营、户外运动等各类文旅+新业态,让安吉旅游产品迭代精准应对了持续升级的消费需求。
得益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,大批优质山水资源、闲置资产被盘活,为文旅项目落地、青年创意转化提供空间。
得益于片区组团发展机制,乡村文旅发展打破行政框架限制,资源得到高效整合、片区实现差异发展,进一步激活乡村文旅活力。像黄浦江源片区设立后,位于安吉西南的杭垓、报福、章村三镇迅速打响户外运动品牌,2024年游客接待量、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72%和175%。
自下而生茁壮生长的产业生态、自上而下顺应发展的顶层设计,在互相叠加中催生裂变,构成了安吉旅游业持续向前的内在动力,使之成为安吉老百姓持续增收、吸引青年入乡施展才华甚至改变乡村面貌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。
“国际范”的诗与远方
“Hello! Where are you from?”安吉余村的英语角课堂上,村民俞大姐热情地和游客打 着 招呼。这个由 当地青年 自发组织的英语班, 是 余村的 一道 新风景。
“ 每个月都有 100多名 外国游客,村里的年轻人便商量开班 教大家学英语 。 ”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说。 于是, 英语课堂搬进乡村图书馆,教学场景延伸到机器人基地等新业态空间,村民们三五成群,练习点餐、问路等实用 口语 。
近年来,安吉旅游逐渐从杭州、上海的周边游、短线游,向江浙沪乃至全国市场拓展。今年4月,安吉 成为 省级入境旅游先行县试点,首批 100家酒店同步上线国际预订平台 。
“ 聚焦 国际市场需求, 我们 优化了竹文化、白茶文化、乡村度假、户外运动四大产品体系。 ”县文体旅游局党委书记、局长罗福娣介绍 。此外,还同步实施了 三大提升工程 ——
服务标准化,推进景区、酒店、民宿多语种服务全覆盖,培养百名国际旅游专业人才;
设施国际化,完善重点景区外文标识系统,开通国际旅游专线巴士,开发多语种智慧导览平台;
产品特色化,推出“竹海瑜伽静修营”“茶文化研学游”等定制产品,打造长三角首个国际生态康养基地。
政策支持叠加免签“朋友圈”扩大, 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来到安吉, 实地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魅力,让安吉圈了众多 “国际粉”。 今年 8月,曾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埃里克·索尔海姆第四次来到安吉, 热闹的 乡村 让他惊叹于安吉的变化与发展。
“如果你去安吉,你会在墙上看到很多旧工厂的照片。实话讲,当时那些工厂污染极其严重。”他对比了安吉的今昔,“现在,这些工厂都被清理干净了。”更 让 他赞赏的是,这些旧工厂变成了火锅店、咖啡馆、青年创业培训中心,甚至是非常美丽的图书馆。
“ 安吉的国际化不是生硬的接轨,而是以其独特的生态魅力自然 而然地 吸引世界目光。 ”罗福娣表示。当前, 安吉正致力于打造 “国际乡村会客厅” , 力争在 3年内使入境游客数量突破30万人次,旅游外汇收入增长300%,让安吉成为世界级的生态旅游目的地。

